赵兵最美家庭先进事迹
大家好!我叫赵兵,是枣庄油库第一班组调度员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: 枣庄,是我第二个家。
为什么这样说。熟悉我的人都知道,我是四川人。
我的老家远在2800公里之外的四川省崇州市三江镇。2002年,我来到枣庄,参与油库建设、投运,这一干就是14年,枣庄俨然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个“家”。
“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,做事一定要规规矩矩,工作一定要踏踏实实。”这是从四川老家临行前,老父亲一直叮嘱的话。这句话也成了我工作以来做人、做事始终坚持的准则。
2010年3月7日晚,虽然已立春,但天气却异常的寒冷,寒风吹在身上直刺骨,轮到我巡检时同事说“外面冷的厉害, 这么冷的天也不会有事,就别出去了吧”。
我到外面试了下确实冷,犹豫了下准备听同事的劝,但老父亲的话立刻响彻耳边。随后我便穿上外套,拿起手电迈出了暖和的房间。至今我仍庆幸那天的决定,因为我的巡检,及时发现制止了一起社会不法分子向油库投掷燃烧瓶的事件,扑灭了已经扔进油库的两个燃烧瓶。现在想想这件事还有些后怕,如果当时没有按时巡检,没有发现这个险情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,就毁多少个幸福的家庭。从那时起,责任意识在我的内心愈发强烈。
油库作为一个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场所,关系到其周边所有人们的安全。所以在日常巡检、操作等环节,我都时时严格按规程操作。“聪明的人,从别人的鲜血中吸取教训;愚蠢的人,用自己的鲜血总结教训。”在一次学习中,看到的这句话让我刻骨铭心,我曾一次次用它提醒班组的成员,警示自己。有人说我是“婆婆嘴”,我觉得,油库安全就是要多几张“婆婆嘴”,才不会流下事故的“伤心泪”。
2002年,我和爱人来到枣庄油库工作,但父母仍居住在四川老家。由于工作的原因和路途遥远,不能常常回去看望老人,也不能照看自己的女儿,只能通过电话表达想念之情。每年寒暑假都是我们一家人最开心的时间,因为女儿会来到油库,这是我们一家人难得的团聚的机会。
我的心里一直有个遗憾,那就是我的奶奶和姥爷去世的时候,我们都没能及时赶回去见他们最后一面。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,但至今愧疚于心无法释怀。工作中,我把这些遗憾和思乡之情化作动力,努力做好每一件事,为油库做出自己的贡献,以此来弥补内心的遗憾和愧疚。
作为一名班长,就要把模范作用贯穿于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去。任何一件事情,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为一种习惯。对于6S管理工作,我坚持严要求、高标准开展,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必先带头做到,通过行动感召“身边人”。
我把自己居住的房间,按照公司6S要求进行整理整顿,把后院环境和宿舍卫生管理的井井有条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6S带回家,生活处处是阳光”。
在全员创新工作的热潮中,虽然我已经快到了“知天命”的年,但是年龄不代表着思想的“落伍”。我的脑海里创新的思想始终紧跟大队伍的步伐。
油库每年入冬前都要拆卸65条消防管线法兰进行放水排渣,共有520个24#螺丝需要拆卸、安装,工作量非常大,费时费力。面对这个问题,我决心要研究出一个好方法。白天在岗工作没有时间去实践,只好利用下班时间跑到库房找来废旧法兰,自己动手改造管线排水装置。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复试验,成功发明了消防管线底部排水装置。之前完成这项工作4个人3天也干不完,使用这项小发明之后,两个人半天就能完成,消防管线维护时间比原先减少五分之四。每年减少更换200个螺丝,60个垫片,大大节约了设备保养成本和时间。
心中有爱,才能热爱工作、热爱生活。今年年初,当我在汇款的时候,旁边的同事笑着说道:“赵哥,又在给‘母亲水窖’工程汇款呢吧,这都捐了一万多元了吧。你都快成为社会‘慈善家’了。”我说道:“我哪是什么慈善家,能帮助家乡多做点事就多做点。”
我的老家在山区,喝水成了平常生活中面临的一道难题。每次取水都要翻山越岭走上半天的山路,到山上去取冰雪融化的水,山路崎岖,道路艰险,稍有不慎,就会有生命危险。有一次母亲在电话中告诉我,家里现在能吃上自来水了。我感到莫名的奇怪,问母亲原因,然后告诉了我“母亲水窖”这个事情。原来家乡当地的爱心人士开展了“母亲水窖”工程募捐活动,为当地的村民打上一口井,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。听母亲这么一说,我当即决定要进行捐款,母亲表示非常的支持。
俗话说: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虽然我的家庭不是特别的富有,面对可以力作能及、举手之劳的事情,我们为何要袖手旁观呢?帮助别人,快乐自己。但是我感觉最重要的让被帮助的人也感受到快乐,这才是真正的快乐。
我,就是一个普通的油库员工,在平凡的岗位上按照职责做了一些普通的工作。我认为,这就是一个石油人应尽的本分。
我的演讲完毕。
谢谢大家!